集体争议、群体争议与我国工会体制的定位
2020-09-02 阅读次数2139

课程讲师:董保华 教授

开课单位:上海董保华法律咨询工作室

课程时间:2020年9月28日(周一)  9:00-17:00

课程费用:3200元/人

      课程地点:上海新世界丽笙酒店(五星)园景楼 二楼宴会厅C

        (黄浦区南京西路88号,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下车,7号出口步行3分钟到达)

报名联系人:朱永胜   021-62526042   18916108887(微信)

Email: dongbaohuaoffice@wantelaw.com



无论一家企业与自己员工关系如何,是否发生过摩擦、争议,群体性劳动事件始终如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,随时可能落下,并带给企业致命一击。相对于企业不长的生命周期,群体争议却是充满震荡的“好长一瞬”。

佛门有一句话: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”,菩萨是智慧的化身,借用这句话,愚者畏果,智者畏因,慧者畏缘。“果”即“结果”,愚笨的人只担心结果;“因”即“起因”,相比结果,聪明的人更担心起因。“缘”同“源”,远者为缘,近者为因,真正的慧者担心事件产生的根源。群体争议的背后正有着“果”、“因”、“缘”的三个层次。

群体性劳动争议从2003年起出现,在2008年快速爆发,至2016年后趋于平缓,群体事件过山车般的起落背后是一次次政策的重大调整。截至目前,劳动关系的紧张局面仍然存在,群体性劳动争议并未得到根本解决,而政策的每一次调整,都将深深影响着所有企业。

面对企业与员工间的天然矛盾,我国做了怎样的制度设计?当前的集体协商制度与工会民主制度的定位是什么,在实际运行中能否在与员工的群体矛盾中挽救企业于危局?企业如何避免潜在的群体事件风险,危机发生时又该如何应对?

著名劳动法专家董保华教授,将回顾近年来发生过的重大群体性劳动事件,结合我国集体协商与工会民主的制度设计,分析国家的历次政策演变和政策效果,为今后的政策走向进行预测,并为企业预防、应对群体性事件出谋划策。

 


一、一瞬好长

【罢工对企业经营、企业文化、员工关系的长远影响】

词条解读:集体劳动争议、群体劳动争议

     案例:福喜公司与员工协商解除案件


(一)东航飞行员返航事件


(二)东航返航事件的持续震荡

“震荡”一:经济危机下日企中国员工围堵日方总经理事件

“震荡”二:深圳盐田码头的“加薪”罢工潮

“亮点”三:东莞鞋厂因补缴社保引发的万人罢工


(三)东航返航事件的启示

罢工事件中的政府态度

罢工事件的最终结果

罢工结果对劳资双方的影响

 


二、愚者畏果

【国内罢工状况的深层分析】


(一)罢工的参与主体分析

案例:南海本田罢工案例

案例:深圳佳士维权事件

Q:国内的罢工事件中,参与的主体是劳动者还是学生?为什么?


(二)罢工的社会环境演变

我国群体劳动争议与GDP的变化分析

推动群体劳动争议发展的四个链条


(三)罢工背后的政策转变

   “分蛋糕”理论

五年居民收入倍增计划


(四)政策转变的效果分析

1、政府面对群体争议的立场

《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》对罢工行为的影响

 案例1:利得鞋厂罢工事件后续

 案例2:深圳佳士维权事件后续

2、政府应对群体争议的效果

2011-2018年罢工地图数据统计及分析

  

 

三、智者畏因

【集体协商/群体争议的运行方式】

 我国两套机制对比:

自上而下的维权机制(体制内的工会组织)

自下而上的维权机制(体制外的集体行动)


(一)组织与行动的矛盾分析

案例:沃尔玛组建工会风波

    Q:工会应该由谁组建?

  1、集体争议的组织性团结:有组织与无行动的矛盾

     工会的性质、定位

     工会的职能、职权

     工会的组建程序

     案例:沃尔玛晋江店工会组建经过

2、群体争议的行动性团结:无组织与有行动的矛盾

     单面代理与双面代理

     案例:沃尔玛常德店罢工事件

3、两类制度的比较:不同的利益驱动机制

4、两类制度能否互动


(二)协商与压力的矛盾分析

   案例: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升级

   Q:工会参与处理停工事件,员工会感谢吗?

1、 集体协商:有协商与无压力的矛盾

集体协商的主体

集体协商的内容

集体协商的形式

集体协商的程序

案例:沃尔玛常德水星楼店罢工事件

2、群体事件:无协商与有压力的矛盾

群体事件的主体

群体事件的内容

群体事件的形式

群体事件的程序

案例:月饼引发的东莞苹果代工厂罢工事件

3、两类制度的比较

4、两类制度能否互动


(三)自律与代表的矛盾分析

案例:高海涛主张工会主席享受行政副职待遇诉讼案

     Q:谁来为员工说话?

1、 集体协商:有自律与无代表的矛盾

(1)集体劳动关系的自上而下

(2)个别劳动关系的自上而下

案例:武汉餐饮业集体合同签订事件

2、 群体事件:无自律与有代表的矛盾

(1)无对内自律

(2)有对外代表

 案例:沃尔玛员工抵制综合工时制事件

     Q:员工能否代表自己进行集体谈判?

3、 两类制度的比较

4、两类制度能否互动


(四)案例小结

1、唐小东案例:组织与行动的分析

2、水星楼案例:协商与压力的分析

3、高海涛案例:自律与代表的分析

 

 

四、慧者畏缘

【国内外对集体争议处理的不同模式】 

案例:新加坡与重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对比分析

     Q:中国工人和西方工人的罢工权哪个大?为什么?

西方两套机制对比:集体谈判制度&职工参与制度


(一) 目的

案例:中英飞行员罢工事件中的目的对比

1、  西方的集体谈判

      案例:伦敦公交车司机罢工事件

2、  西方的职工参与

      案例:日企职工参与机制

3、  中国的集体参与

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

4、  中西比较


(二)主体

案例:中英飞行员罢工事件中的主体对比

1、  西方的集体谈判

2、  西方的职工参与

3、  中国的集体参与

案例:龙煤集团罢工事件

4、  中西比较


(三)程序

案例:中英飞行员罢工事件中的程序对比

1、  西方的集体谈判

2、  西方的职工参与

3、  中国的集体参与

案例:TOTO上海松江工厂罢工事件

4、  中西比较


(四)手段

案例:中英飞行员罢工事件中的手段对比

1、  西方的集体谈判

案例:美国通用裁员方案引发5万人罢工事件

2、  西方的职工参与

3、  中国的集体参与

案例: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的群体事件

案例:黑龙江龙煤集团罢工事件

4、  中西比较

 

结论:

中国的集体协商与职工谈判的制度区别及运行结果

西方的集体谈判与职工参与的制度区别及运行结果

 

 

五、一生很短

【企业的应对】


(一)中国群体争议的机制

1、浦东裁员案例分析

Q:为什么工会主席与公司对裁员方案发生分歧?

2、集体争议与群体争议的区别

3、群体争议的核心:“共同利益”、“共同理由”和“共同诉求”的管理


(二)群体争议的预防:没事别找事

1、劳动合同的履行

案例:康师傅收购百事可乐事件

2、劳动合同的承继

案例:索尼出售中国工厂引发员工大罢工

3、两者关系

案例:吉林通钢事件分析

Q:股权收购中,劳动关系如何处理?

Q:并购时要不要重签劳动合同?

 

(三)争议产生的处理:有事别怕事

1、劳动合同的变更

变更与变动的区别

案例:富士康重庆工厂千人罢工事件

案例:易迅员工罢工事件

2、劳动合同的解除

单方行为与双方行为

案例:人人车“暴力裁员”事件

案例:滴滴优化裁员事件

案例:日产汽车裁员超万人事件

3、两者关系

4、裁员的补偿方案设计

(1)英格兰式拍卖

案例:日企西铁城解散事件

(2)荷兰式拍卖

案例:深圳福田工厂罢工事件

Q:设计裁员补偿方案时,怎样避免集体劳动争议?

 


中国,上海
长宁区定西路988号银统大厦南楼601室
电话:86(0)21 61212979
中国,苏州
高新区学森路9号5幢402室
电话:86(0)512 65390753
版权所有 BAOHUALAW FIRM 上海保华律师事务所 | 沪ICP备19014067号-1